什么是果位呢?果位就是修佛达到的境界。大乘佛教共分三个果位:阿罗汉、菩萨、佛。大乘认为,人人皆可以成佛,所以最高果位为佛果位,而小乘则认为现世只有一个佛即释迦牟尼佛。
南传佛教认为修证共有四个果位,分别是须陀洹、斯陀含、阿那含和阿罗汉。须陀洹是南传佛教修行证得的第一个果位。南传佛教认为,一个凡夫要修成阿罗汉果,前后要经历四个位次,也就是四个果位。换句话说,就是断一分烦恼,证一分真理。
罗汉又叫应真,应真为阿罗汉的旧译,意思是应受众生供养的真人佛教经典里出现的“应真”说的就是罗汉罗汉有四个阶级:有初果阿罗汉、二果阿罗汉、三果阿罗汉、四果阿罗汉。
初果:须陀洹
译为入流,意即初入圣人之流,就是入圣人的法性流,逆凡夫的六尘流。北传视为登地菩萨。
初果圣人因体验到了法身的状态所以会断三结:身见、戒禁取、疑。
死后最多七次天人往返便解脱。进入圣道之法流。证得须陀洹果以后,永远不会堕入三恶道(畜牲道、饿鬼道、地狱道)。只会在三善道(天道、阿修罗道和人道)之间轮回。
身见:即认为我有个“身”在。五蕴身体为我之身,或我之身在五蕴身体内、或身体外。
戒禁取:对证悟解脱无关的戒律的执着。
疑:对我是谁?是什么?不确定。
证得初果的人,不入色声香味触法,就有一种定力。对于六尘他不摇动,不入这个色尘。这是初果的阿罗汉有这种境界。
二果:斯陀含
译为一来,意即修到此果位者,死后生天人,再生到我们此世界一次,便不再来欲界受生死了。
二果圣人三结尽(身见、戒禁取、疑),贪、恚、痴薄。谓凡夫在断见惑的基础上,进而断除欲界思惑。欲界思惑共有九品,斯陀含只断除了前六品,尚有三品没有断尽
《杂阿含经.八一四经》
贪:欲贪(对自己欲望想法的执着),色贪(对物质界的贪爱),无色贪(对意识界的贪爱)。
嗔恚:嗔:怒,生气 ;
恚:怨,恨。痴:疒+知,运用知的能力不行了,得病了就是痴。
三果 阿那含
译为无还,意即修到此果位者,断五下分结(身见、戒禁取、疑、贪欲、嗔恚),生于天上而般涅槃,不复还生此世。《杂阿含经.八五二》
意是在斯陀含的基础上进而断除欲界思惑后三品,不再还来欲界受生,故名不还。
四果 阿罗汉
译为无生,意即修到此果位者,解脱生死,不受后有,为南传佛教的最高果位。同时也是如来十号之一的“应供”。
贪、嗔、痴永尽,一切烦恼永尽。
十结说:身见、戒禁取、疑、欲贪、嗔恚、色贪、无色贪、掉、慢、无明。
掉:举(兴奋)和悔(昏沉)。
慢:比较心。无明:
无明即是痴。明相没有现前,对五蕴身心之外无知。
进入四果阿罗汉就不退转了,证悟本心,断灭烦恼和执著,达到无生法忍的境界
为断尽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一切见惑和思惑,究竟无余,得不生之圣果,受人天供养。阿罗汉是佛陀十大称号之一。
以上四个果位中,前三果称“阿罗汉向”,指尚在修行阶段,而趋向于阿罗汉果的圣者;也就是说前三果的圣人烦恼尚未断尽,尚需继续修行。唯有阿罗汉断除三界见思二惑,无需再修,无需再学,是四果中的究竟果位。
佛、菩萨、罗汉是怎么划分的?
在佛教中,按照修行的程度,证得不同的果位,依果位高低划分为佛、菩萨、罗汉等。
佛
佛陀的简称。南传佛教讲的“佛”,一般是对释迦牟尼的尊称。释迦牟尼是梵文的音译,意思是“能仁”、“能忍”、“能寂”,即释迦族的圣人。
释迦牟尼本名乔达摩·悉达多,“释迦牟尼”是佛教对他的尊称。因释迦牟尼是创始人,所以被称为“佛祖”,因其“佛备众德,为世钦量,故号世尊”。
北传佛教认为,佛是“无上正等正觉”,自觉觉他,觉行圆满。佛是丝毫不借助外力,完全依靠自身的智慧与悟性,通过不断地自我反省、苦思冥想去彻底洞察明白宇宙、人生的真理的。
所以说众生皆有佛性,如果你能够大彻大悟到自觉觉他、觉行圆满,你也就成了佛。因此,大乘佛教除释迦牟尼佛之外,三世十方有无数无量的佛。
菩萨
“菩萨”是梵文“菩提萨陲”的简称,意为“觉有情”,指发宏大誓愿,要以佛所说真理和觉悟,去启发和引导世间有情众生,使众生摆脱烦恼,得到彻底的觉悟,渡过生死轮回的此岸,达到涅槃寂静的彼岸世界,这样方被称为“菩萨”。
主要特点是“上求菩提(觉悟),下化有情(众生)”。
按照北传佛教的说法,十方世界有无数菩萨,这些菩萨常住人间,引导众生脱离苦海,解救苦难。
在中国民间,流传的有四大菩萨,象征四种理想的人格,即:愿、行、智、悲。
象征愿力的是地藏王菩萨;象征实践的是普贤菩萨;象征智慧的是文殊菩萨;象征慈悲的是观世音菩萨。
中国的信徒们为他们建立了各自的道场,即山西五台山的文殊道场,四川峨嵋山的普贤道场,浙江普陀山的观音道场和安徽九华山的地藏道场,又称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。
罗汉
罗汉又称阿罗汉,指能断除一切烦恼,达到涅槃境界,不再受生死轮回之苦,修行圆满又具有引导众生向善的德行,堪受人天供养的圣者。
罗汉有三种意思,一是“杀贼”,意思是杀尽一切烦恼;二是“应供”,意思是受到众人供养;三是“不生”,即达到果位永远进入涅槃,跳出轮回生死。所以,所有人都可以修罗汉行,都可以成“罗汉果”。
罗汉是南传佛教里达到的最高境界,罗汉是“自觉”。南传佛教的罗汉,修有四等“果位”,即“预流果”、“一来果”、“不还果”、“阿罗汉果”。
北传佛教认为,罗汉是自身解脱的最高果位,是一种“自了汉”,显然对于佛法的弘扬是不利的,所以主张普度众生,成就佛果。即以众生解脱为目标,提倡作佛灭度后不入涅槃,成为护法弘法的罗汉。